当前位置: 湖南省互联网辟谣平台 > 法律法规

公安部:涉汛谣言有五大类型,三步可识“谣”

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 时间:2025-08-14 10:12:12
分享

正值防汛关键期,全国多地遭遇强降雨侵袭,与此同时“网络灾难谣言”也如同隐形洪水在网络空间悄然蔓延,误导公众认知和救援资源分配,扰乱社会秩序。公安部网安局13日公布多起涉汛谣言和五大套路,广大网民可“三步识谣”。

有网民编造云南某地“洪水冲走三个娃娃”的谣言,导致当地紧急排查,浪费宝贵的人力资源。这类虚假信息挤占公共注意力,误导救援资源分配,甚至引发恐慌性拥堵。

在华北、东北、黄淮等地遭遇历史性强降雨,群众众志成城抗洪救灾之时,有造谣人员将科学调度歪曲为“地域加害”。有网民编造某地“堤坝决口”的视频引发关注,实为施工单位因水位超警戒线主动泄洪,却被描述成“决口事故”,引发周边居民恐慌。

更令人忧心的是,这些谣言已形成灰色产业链:从篡改旧视频、AI合成图像,到伪造政府通知,甚至借谣言引发物资挤兑,扰乱公共秩序。

网警介绍,目前有五大涉汛谣言类型:一是张冠李戴型,通过篡改视频定位、替换背景音等方式,将其他地区灾害画面伪装成本地事件,制造“身边发生灾难”的错觉,造成当地群众恐慌;二是旧闻翻炒型,将历史灾害图片或视频修改时间,伪装成新近发生的事件新闻,利用公众对汛情的关注度扩散转发,误导救援工作正常开展;三是虚构数据型,通过捏造灾害造成的伤亡人数、受灾面积等公众关注度高的数据,增强谣言信息的“冲击力”,吸引流量、谋取私利;四是伪造救援型,虚构“堤防决口”“水库溃坝”等恐怖场景,冒用权威部门名义发布虚假信息,干扰正常救援秩序;五是夸大其词型,对确实发生的事件肆意“添油加醋”、将事实无限放大或捏造事件结果以博取眼球、扰乱视听。

目前,警方已依法严厉查处相关造谣者,同时提醒网民可以三步辨识谣言。第一步:查来源,认准应急管理部等政府官网、权威媒体发布的信息,警惕假冒“防汛指挥部”“新闻媒体”的“高仿号”及营销号、群聊截图等非官方渠道的消息。第二步:验内容,用百度识图或视频反搜工具查验素材真实性,借助“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”“微信辟谣助手”等小程序进行自助验证。第三步:观逻辑,警惕“震惊!”“速转”等情绪煽动性标题,拒绝“数千人失踪”等模糊数据。需注意的是,技术生成内容需有显著标记,引用旧闻必须注明时空背景。